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赶上一战末班车: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国宣战(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22:1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17年4月,美国宣布参加一战,德奥同盟集团败象显露。当时的北洋政府也想通过参加一战,能够收回山东的主权。



1917年4月,美国宣布参加一战,德奥同盟集团败象显露。当时的北洋政府也想通过参加一战,能够收回山东主权。



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将近3年。交战双方德奥同盟和英法协约两大集团都已经精疲力尽。



按说,除了1914年,日本借着对德宣战而侵占青岛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并无多大关系。可是,就在一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权力中心的两巨头,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却因为一战闹府院之争。甚至演变了一场荒唐的"复辟"闹剧。



1916年6月6日,筹办帝制不成,被迫宣布"暂缓洪宪"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病逝。失去了灵魂人物的北洋军阀集团并没有像预料一般,立刻陷入四分五裂。反而各方势力很快就达成了妥协。



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北洋元老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在黎段合作"当家"之下,重新成立内阁召开国会。民国的气象看上去一片大好。然而好景不长,黎段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1917年3月4日,国务总理段祺瑞带着全体内阁成员来到总统府,请总统黎元洪在两份文件上盖章。黎元洪草草浏览了一遍文件后便言辞激烈的予以拒绝。这两份文件正式段祺瑞的内阁班子拟定的对德断交书和《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



实际上,发生在欧洲大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中国并无直接关系,再加上此时已接近尾声。国务总理段祺瑞为何突然在这个时候提出对德断交呢?



原来,就在1917年初,德国海军部搞出了一种"无限制潜艇战",即对任何开往英国的船只,德国潜艇将不发警告地加以击沉。德国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封锁其他国家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这种不加区别的攻击方式却得罪了一大批中立国。



一战爆发之后,美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经贸联系非常密切,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军火。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战"自然损害了美国的利益。1917年2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德绝交。



美国的加入,使得战争的天平迅速倒向协约国。而段祺瑞正是看到这一点,他认为,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终将战败,协约国终将打赢,因此,中华民国应当抓住这个时机,果断站在协约国这边。段祺瑞参战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解决山东问题。



段祺瑞就说,日本参战了,我们不参战,以后我们不好解决山东问题。再一个,我们国家是一个弱国,通过参战取得胜利,可以改变我们的国际地位,从中得到一定的利益。



于是,段祺瑞和他的内阁班子拟定出了对德断交书和《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政府的决议、规则、法令尽管不需要大总统事先参与讨论,但是需要总统签名发布。



因此,段祺瑞就带着这两份文件,来到总统府请黎元洪盖章。可是,对于段祺瑞对德断交的主张,黎元洪却坚决反对。黎元洪认为,美国虽然已经宣战,但并未派兵进入欧洲。而德国国力强盛,未见得会败。此时中国加入战局恐引火烧身。



黎元洪不肯盖章,段祺瑞一气之下跑回天津。段祺瑞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传奇。就职、下野、复职、再下野、再复出,来来回回共"六上六下"。他第一次下野是因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被免了职。这跑回天津是第二次下野。但这只是他以退为进的一种策略,以此逼迫黎元洪。



果然,段祺瑞刚走,问题就出现了,北京是北洋系的势力范围,黎元洪想要当稳这个大总统离就不开北洋系的支持,但此时谁也不愿意因黎元洪而得罪段祺瑞。不仅如此,各地北洋军阀纷纷打电报主张挽留段祺瑞。黎元洪没法只好请回段祺瑞并同意外交问题全由段祺瑞主持。



对德断交问题顺利解决,段祺瑞这下满意了。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也很满意,那就是时任日本首相寺内正毅。



自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的国势蒸蒸日上,随即胃口也越来越大,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一战爆发以后,日本人认为这是侵吞中国的天赐良机。于是趁德国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之际,突袭德国的山东胶州湾军港。几个月以后,日本又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这个时候的日本是坚决反对中国参加一战的,因为日本想全盘继承德国在中的侵略权益,如果中国参战,那么中国就是日本盟友,中国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收回山东,而日本却无法干涉。



然而,袁世凯死后,日本对华态度突然180度转弯,开始高唱起"日中亲善"。原来因"二十一条"事件影响日本非但没有占到多大便宜,还在外交上声名狼藉,各大列强开始警惕日本的野心。段祺瑞执政以后,提出"二十一条"的大隈内阁因为对华关系不善被迫下台。



新的寺内内阁主张用经济外交跟中国发展关系,以此实现在华的利益目标。日本扶持段祺瑞的具体政策就是借给段祺瑞政府大量的金钱,让段祺瑞稳固政治地位,同时供给日制武器,帮助段祺瑞编练"中央军"。日本希望以此能够控制中国政府,获取更多的侵略利益。



段祺瑞清楚日本想用他作为侵占中国的工具,而段祺瑞也想利用日本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北洋人士话沧桑》一书里有一段段祺瑞与冯国璋的对话,冯问段借这么多钱到时候怎么还?段说,向日本借款只是一时利用,等中国强大了就不怕他了。



既然结成了同盟,日本自然在中国参战的态度上发生了转变。但日本却事先与英、法、俄、意做秘密交易,就是中国一但参战后,不影响日本对山东权益的全盘继承和扩张。为此,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派他的私人代表三次来华游说中国参战。在日本的利诱下,段祺瑞终于在1917年初决定参加一战。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正式照会德国公使,宣布和德国断交,同时宣布收回天津和汉口的德国租界,解除中国境内的德国武装,停付德国赔款和欠款。对德断交已经实现,接下来需要国会同意对德宣战。就在段祺瑞以为这一切顺理成章时,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



段祺瑞并不担心黎元洪的反对,他担心的是各地北洋军将领的态度。各地北洋军将领认为如果中国对德宣战,那么他们就得出兵欧洲,这样他们的势力肯定会有损失。为了争取这些人对参战的支持,段祺瑞向他们保证,非但不需要他们出兵,而且参战后还能借款解决军饷问题。这些军阀一听全部表态支持。



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搞定了各地督军,大总统黎元洪也盖了章。就在国会将对参战案投票的前两天,北京称内突然出现了很多自称"公民团"的队伍,他们包围国会,不许议员离开,希望迫使国会通过参战案。这些所谓的"公民团"实际上是由一些军警和地痞流氓组成的。



据说"公民团"事件是段祺瑞的大弟子傅良佐搞的把戏,段祺瑞事先并不知情。所谓"小人不足以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公民团"事件败露以后,舆论为之哗然,段祺瑞的政敌们发声谴责。在强大压力下,各部门总长纷纷辞职,段祺瑞内阁分崩离析。



1917年5月23日,黎元洪终于史无前例地挺直腰杆下达了一道铁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之职,段祺瑞第三次下野。这场和段祺瑞的斗法当中,黎元洪看似是占了上风,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些完全超出了他的控制。



段祺瑞一被撤职,各地北洋督军们便开始蠢蠢欲动,安徽、东北等地先后宣布独立,黎元洪变成了个空头总统。此时的黎元洪像是一只坐拥北京城的"笼子困兽",毫无抵抗之力。他迫切希望有一只军队能够支持他。



5月28日,黎元洪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徐州的电报,驻守徐州的长江巡阅使张勋自称是"督军团大盟主",并表示愿意进京调停。正无计可施的黎元洪好比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立即复电邀请张勋进京。可是让黎元洪万万没有想到是他等来的不是"救星"。



张勋这次进京并不是为了什么调停。1917年6月7日,在"拱卫京师,调停国事"的旗号下,张勋5千余辫子军抵达天津,然后要求黎元洪解散国会他才愿意进京。黎元洪无奈只好照做。



6月14日,张勋带着队伍浩浩荡荡的进了北京后,并没有去见黎元洪,而是清朝服饰去叩见末代皇帝溥仪。张勋身为民国将军,却一直以清朝臣子自居。从无业游民到封疆大吏,他认为这一切是清朝给予他的,所以对清朝非常的感恩戴德。



念念不忘复辟的张勋可谓煞费苦心,就在黎元洪下令解除段祺瑞职务后,他认为机会来了。他召集各地方督军来徐州开会,试探他们对复辟的态度。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就对张勋说,只要能把黎元洪赶下台,做什么都成。在得到了各地督军的"支持"后,张勋的复辟大戏着手开演。



1917年7月1日凌晨3时许,一群身穿清朝战袍的辫子军涌进紫禁城。溥仪宣布临朝听政,回复宣统年号。自知闯下大祸的黎元洪于2日下午逃到日本大使馆避难。



张勋的复辟正中段祺瑞下怀,1917年7月3日,段祺瑞正式成立"讨逆军总司令部"并亲自担任总司令,当天下午便发表"讨逆"通电。全国一呼百应,"讨逆军"分东西两路直逼北京城。这次"讨逆"中南苑航空学校也参与了行动。这也是中国空军第一次作战。



1917年7月12日,"讨逆军"发起总攻,仅一个小时便结束了战斗。张勋躲进了荷兰使馆避难,一场复辟闹剧就此结束。段祺瑞因为讨伐张勋,成为"三造共和"的大英雄。



1917年7月14日,段祺瑞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回北京再任国务总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黎元洪复职总统。爱面子的黎元洪自然不肯接受,于7月14日正式辞去大总统职务,并勇于承担了这次复辟事件的责任。



这场持续将近一年之久的"府院之争"以国务总理段祺瑞的胜利告终,他的对德参战案也终于得以通过。1917年8月4日,北洋政府发布通告,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1918年11月11日,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1919年1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我们以前常说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巴黎和会的失败部分主要是山东问题,日本继承到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但是中国也通过战胜国的身份,中国也有收获。比如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德奥在中国的租界,甚至还收回了八国联军时期被德奥掳去的文物。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21 15:07 , Processed in 0.0411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