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学良为何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20: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搜狐历史





198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张学良旧部手中征集到一件影印的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回南京前写的手谕。

针对这一手谕,史学界就“张学良为何执意要送蒋介石回南京”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手谕全文六十字,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但似乎流露出“少帅”为何要送蒋介石的真实想法……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与十七路军杨虎城二位爱国将军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使用“兵谏”的方式强行扣押蒋介石,随后通电全国。

翌日,张学良向中共中央发出一份电报,中央委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人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从南京抵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蒋介石承诺“绝不打内战,一定要抗日”,各方都同意立即释放他。

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不顾其他人劝阻,断然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12月26日,飞机稳稳降落于南京机场,蒋介石一下飞机便命人把张学良扣押起来。自此,少帅身陷囹圄长达六十余载,东北军由此分化瓦解。

这么多年来,史学界对张学良该不该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一举动争论不休。大多数历史专家包括很多人都认为张学良不应该以身涉险。

蒋介石此人性格反复无常,他遭张学良、杨虎城如此大的羞辱,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张学良此举无异“羊入虎口”。

这也暴露出少帅涉世未深,处理一些政务和人际关系上,远不如亲生父亲张作霖那么老辣。





还有人觉得少帅讲义气,他答应要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就一定要办成此事,完全没有料到如此后果。

各方争论不休,直到198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到的这一张张学良在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前写的重要手谕,全文如下:“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孝候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廿五日,以杨虎臣代理余之职”。





手谕中所说的“虎臣”应为“杨虎城”;“孝候”应为“孝侯”,即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长,甘肃省主席于学忠的字;“何”即东北军骑兵军军长何柱国。

“王”即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缪”即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军长缪澄流;“董”即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董英斌;“余之职”即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主任之职。

同一年,国家博物馆派专人采访手谕中提到的何柱国。

何将军回忆:“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我就在张的左右。张要上飞机时,我还拉过他。但对方执意要走,打开我的手,走上了飞机。张学良在机场上没有走进什么房间,也没有在飞机旁写过什么东西。”





由此可以确认,这则手谕是张学良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预先写好的。至于手谕中为何有那么多的错别字?

何将军笑着说:“别看少帅经常与文人大家打交道,实则常有别字。”

1990年,张学良在台北接受日本广播协会的采访时说:“当时周恩来是反对我这么做的,甚至要到机场想把我追回来。但我明知去南京将被逮捕,还是去了南京。因为我是个军人,我做这件事我自己负责。同时我是反对内战的,我对牺牲自己毫不顾虑”。




毛主席于1937年3月,接见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访谈时也曾说过:“西安事变”中,国内一部分人极力挑动内战,内战的危险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张汉卿先生送蒋介石先生回南京一举,如果不依照蒋先生处置“西安事变”的善后办法,则和平解决就不可能,兵连祸结不知要闹到何种地步,必然给日本一个绝好的侵略机会。”

通过手谕的内容,还有张学良本人回忆,再结合毛主席对“西安事变”的认识,关于少帅执意要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原委,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首先一点,张学良觉得自己是个军人,“西安事变”这场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是由他和杨虎城共同促成。所以,张学良认为自己必须将这件事情负责到底。

所谓的“负责到底”,就是张学良希望蒋介石回到南京后,一定要将“联合抗日”这件大事落到实处。

毕竟张学良与蒋介石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他深知自己这位兄长经常言而无信。因此,张学良选择和蒋介石一同回南京,见证“一致抗日”的承诺落实。





其次,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并不为了个人或东北军的私利。少帅就是想让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于国家民族存亡的危难之际,联合抗击外来侵略者。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内、国际舆论让张学良备受压力,指责他:扣押蒋介石名为抗敌,实则自毁长城。

根本没有任何一方愿意给少帅澄清的机会。

张学良于是想用蒋介石安全送回南京的这一举动,来快速澄清这些不实的谣言,也更有利于国共第二次合作。





native advertising




最后一点,张学良从心里认为自己用武力扣押蒋介石是非常不合理的举动,愧对于兄长蒋介石。

为了帮助蒋介石重建领袖权威,以便今后更好地领导全国抗战,张学良效仿战国名将廉颇“负荆请罪”。

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于蒋介石处置,通过此举继续烘托出蒋介石乃全国领袖的正面形象,让“西安事变”的结果和初衷达成一致,最终达到反对内战、坚决抗日的宏伟目标。





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重见天日,真实历史中的少帅张学良或许与大多数人认知中的张学良形象有了天翻地覆的反转。

倘若张学良真的贪生怕死,坚决不愿抗战,那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位伟人又怎会对其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1 21:40 , Processed in 0.0402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