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尘暴下的江南:北方人这么多年受的苦 终于被理解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09: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sper 于 2023-4-13 09:47 编辑

冰川思想库




在充满不确定性、黑天鹅灰犀牛频出的当下,当江南也开始需要吞吐北方的风沙,如何在乱纪元保护好自己不被时代的列车甩下,或许是最大的智慧。

你或许成功地躲过了过去许多次的时代一粒沙落下,但这一次,你可能很难躲过这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

按照中央气象台公布的蓝色预警,4月11日8时至12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是的,这一次就连身处江南的江苏和上海也未能幸免。

有人说,一刮沙尘暴,北京就成了北宋;但这一次沙尘暴足够强大,让江浙沪也能够有幸感受南宋的滤镜。



图/网络

对于已经在北京生活将近二十年的南方人来说,从刚入学那年的大一宿舍夜晚惊恐地看见洗脸毛巾上出现的黑印,到最近的每晚睡前已经能够淡定从药箱里拿出孟鲁司特钠(一种抗过敏药物)、并和老公孩子一人一颗仿佛分糖豆似的时,我觉得我已经成为达尔文的忠实拥簇者。

每年都有许多人都因为不堪压力而选择逃离北上广。但北京的考验无疑要更偏重于物理伤害——春天的北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试图工作的鼻子。

而且这种考验是全方位的:要同时面临以吨计算的弥散在空气中的花粉、24小时如同鹅毛大雪般不停飘荡的柳絮,当然以及肯定不会缺席的沙尘暴。

但是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沙尘暴而不是前些年的雾霾因为沙尘主要以PM10为主,它能够有效地被普通口罩以及你的鼻毛阻挡,即便吸入部分也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而粒径更小的PM2.5,需要的是N95级别的口罩防护,且依然有机会不可逆地进入你的肺泡。

当然,遗憾的是,只有小孩才有机会作出选择,成年人只有全盘接受。沙尘暴的这些天,PM10爆表,PM2.5的数值也并不算低。



01

但相比前些年的雾霾PM2.5,能够明显看到的是,面对沙尘暴,大家显然欢乐要更多一些。从目前来看,沙尘暴的蔓延速度已经快要赶不上互联网由此造梗的速度。特别是难能得见奇景的包邮区,一点细微的沙尘就足够在社交平台刷屏一整天了。

沙尘暴来袭更像是一种不可抗力。正如有专家对人民网所解释的:

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的频次有所减少,但它从未消失,未来也会长期存在。而这一次主要形成的原因是蒙古国和我国沙尘源区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加之目前植被尚未返青,地表裸露,不利于抑制沙尘天气发生。

治理土地荒漠化是一项需要多个区域乃至国家配合、且对于防护科学门槛要求很高的系统性工程,这也是为什么前阵子登上热搜的在宁夏沙漠种树多年的孙国友会引发环保组织争议的原因。

换句话说,即便我们有千千万万个真的无私奉献的孙国友在西北种上了防护林,也很难阻挡来自蒙古国的沙尘来袭。



▲防风林景观(图/图虫创意)

而且我们自古有沙尘黄土侵袭的传统。《汉书》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公元前32年的一天,“大风从西北起,云气亦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着地者黄土尘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在其微博中也认为,沙尘暴本身是功大于过的,是大自然长期调整最后达到平衡的结果。比如沙尘暴吹来的沙尘能够给海洋藻类补给营养;而藻类是海洋中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是鱼虾的食物,这就形成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如果大环境短时间很难看到改变的话,或许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做好个人防护。

02

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潮湿温润的长江以南的人们来说,理解北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与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抗是很难的。

我在十六岁之前从未意识到鼻子的存在价值。但是自来北方求学工作这些年来,在对抗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的道路上,我已经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某一次重度雾霾导致我在同一时间得了上述所有炎症之后,我家安装了新风系统以及三台各种模式的空气净化器;我的药箱常备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辅舒宁以及各式从手动到电动的洗鼻器以及洗鼻水,我能够在短短几秒内就找到让盐水从一个鼻孔穿过鼻腔流至另一个鼻孔且完全不会呛到嗓子的最优路径。

这也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经验:如果你新认识一个北方人,最有效的打破社交尴尬的办法就是和他聊鼻炎的感受。

这些天来,总有人会盗用2021年上映的电影《沙丘》图片来形容当下的景象。确实,电影导演对于沙尘来袭时的蒙太奇拿捏,让人觉得他不应该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而应该是海淀区的西土城。

据说这部电影在国外票房不错,但当年在国内可以说是叫好不叫座。抛开情节本身不谈,起码对于长江以北的观众来说,谁会在外面吃了一天土之后又进到电影院看一场几个小时的关于沙子的电影呢?



▲《沙丘》剧照(图/豆瓣)

但事实上,《沙丘》几乎可以说是奠定了美式科幻的基座,这部作品诞生之后很快就成为了美国科幻文学中的《三体》式存在,也在后来影响了许多科幻作品和电影的创作。而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写作的背景就与沙尘有关。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为了阻止流沙淹没高速公路,在俄勒冈滨海地区的沙丘上,成功栽种出了瘠草。1957年,弗兰克•赫伯特在该地区进行考察之后写出了《沙丘》。而他在《沙丘》中所设定的故事背景,恰恰是人类和人工智能大战之后的世界。当时人类进入了超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AI的时代,人与机器人的争夺也在不断发生。

native advertising



在《沙丘》之后,沙尘几乎成为了一种隐喻式的存在。比如另外一部知名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同样把世界设定为沙尘笼罩。

而另一种巧合是,此刻我们所身处的人类世界,恰恰也正站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起点之上。

在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预警的那天下午,我让chatGPT帮我写一个关于沙尘暴的微博,它是这样回答我的:



图/陈白

它不仅学会了用感叹号表达了对于沙尘暴的惊讶,甚至还贴心地帮我加上了话题链接以争取流量。

上个世纪50年代,赫伯特在《沙丘》中写道,优雅来自城市,智慧来自沙漠。将近七十年后来看,这句话仍未过时。在充满不确定性、黑天鹅灰犀牛频出的当下,当江南也开始需要吞吐北方的风沙,如何在乱纪元保护好自己不被时代的列车甩下,或许是最大的智慧。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3-4-13 19:57: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沙尘暴不分南北,吹到那是那,都可以漂洋过海到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4-13 20:20:37 | 只看该作者
蒙古国的不作为,怎么看不到圣母biao们的义愤填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4 19:11 , Processed in 0.0408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