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以为吼完孩子就结束了?不,这才是教育的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02:5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末是我最忙的时候。因为还要忙儿子。


  晚上要带孩子去上学而思线下课。


  晚饭前,儿子和爷爷吵翻了。


  爷爷撕了孩子的漫画书,儿子扒在桌子上哭,拒绝吃饭,拒绝去上课。


  爷爷吼:“赶紧去吃饭!你不吃饭,我打到你去吃饭!”


  儿子埋头在臂弯里,一边哭一边恨恨地说,“我就是不吃饭,不去上课!”


  我被哭声、吼声吵得无法做事。


  推开书房,看到爷爷拿着长竹尺,站在儿子身后,脸都青了。


  一边吼,“你看我不敢打你!马上去吃!我真要打你了!”


  看我进门,爷爷“啪”地一声尺子拍了一下桌子。吓我一跳。


  我看了老爷子一眼,笑着说,“咳,咱家的尺子都是敲桌子和椅子给打坏的。您就别敲了。坏了还得再买。你要不先出去一下,我和他谈谈。”


  爷爷气哼哼地出去了。


  爷爷从未打过孩子,只是道具越来越夸张,演技越来越逼真而已。我猜也快到“顶峰”了。


  我用手摸摸儿子起起伏伏的背,说,“今天为啥和爷爷斗上了?”


  儿子气鼓鼓地说,“你走开!”


  我说,“我听见爷爷撕了你的书,我知道你还在生气。爷爷也气坏了,要打你。是不是又为学习吵起来了?”


  儿子埋着头继续哭,“你走开!我不要听!”


  我凑到他耳边低声说,“我可以走开,不过我走了,可就没人能救你了。”


  儿子哭声小了些,应该在思考。


  我紧接着说,“不如你和我早点吃饭,早点出门。”


  儿子嘟囔着,“我不要去上课,你是要带我去上课,我就是不去。”


  我说,“上不上课你决定,我能做的就是带你出去,我们也可以去外边玩一会儿啊。总比你在这儿哭好。”


  儿子被我说动了。


  低着头,勾着背,一手遮着脸,被我从书房拉到客厅里来。


  我说,“咱俩先吃饭。因为要赶时间出门。”


  儿子说,“我不吃饭!”


  我说,“行,你自己决定,想吃多少,吃多少。”


  见我不逼他吃,儿子简单吃了几口菜。


  在一家人的沉默中,我拉着他出了门。


  路上,我说,“你给我讲讲呗,到底发生了什么?”


  儿子这才语速正常的和我说,“爷爷看我刚做完的语文卷子,我趁他停顿的时候,看了几眼那本漫画书,他就撕了我的书。”说完,眼泪又要出来了。


  我说,“是哦,这爷爷不对。怎么能撕书呢?书那么神圣,怎么能撕书呢?下次告诉他宁可打人,也不能撕书。”


  儿子脱口而出,“不可以,打人也不可以!”


  我说,“对哦,打人也不可以。反正也没打你,我倒是替桌子感到难过,每次你犯错挨打的都是桌子椅子。咳!他们好可怜啊。”


  儿子嘟着嘴不作声。


  我瞄了他一眼,他喃喃地说,“你就是骗我出来上课的。”


  我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我猜爷爷是发现你语文题做错了很多,很生气,看你没认真听,就把气撒在书上了。是吧?你看,一个人生了气,把气撒在另外的地方,是不是很不公平?”


  儿子说,“不公平!”


  我说,“对啊,语文做错了,我们想办法做对啊,爷爷干嘛要去撕书呢?你不专心,要想办法专心啊,干嘛撕书呢?这真不公平。不过,爷爷和你吵架了,你干嘛不去上数学呢?我觉得吧,这对数学也很不公平。”


  儿子一听,开始转移话题。问我快迟到了么?我说,没迟到。


  到了目的地,我带他在旁边小花园玩了5分钟。


  看看天空,在小河边喂了喂鱼,绕着小亭子还走了一圈。然后去上课了。


  这节课,儿子表现得特别好。看起来并没受刚才那场风波干扰。


  第二天,他和爷爷达成了“和解”,他要求爷爷今后不许撕书,爷爷要求他学习时不能开小差。两人又继续做了“朋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我刚巧处于一个“讨巧”的角度。


  通常我直接辅导他功课,发生冲突时,基本上以彼此道歉共商解决方案结束。


  而其他家庭成员辅导孩子功课时,我不便要求任何一方。这时充当关系容器的角色,化解冲突的同时,也顺便教教孩子如何从冲突中获得学习。


  因为没直接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便容易带他去“回看”这件事以及情绪的来源。


  当然,前提是,取得孩子的信任。


  怎么才能让孩子信任你呢?就是理解孩子真实的痛苦,而不是通过“和稀泥”来解决问题。


  那些孩子的痛苦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算什么。


  对孩子而言,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痛苦。你可以理解为“同比例放大”。所以不要小看这样的体验带来的“创伤”。


  我在和他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对话中,其实让他意识到,爷爷原本想打你的,舍不得打你,才撕了书。这样一比较,他觉得这个痛小了点儿。


  我在调侃桌子椅子替他挨了打时,他便理解爷爷心底还是疼爱他的。


  并让他意识到,他认为爷爷错的地方,自己也在犯错。比如,生A的气,却惩罚了B。


  所以,他便不再抗拒去上课。


  后面,我带他出去走走。


  他会发现,自己那些强烈的情绪,放在自然环境中,不值一提。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等着我们发现呢。


  总结一下,这次化解冲突的3个步骤:


  1、理解孩子真实的痛苦,获得信任。


  2、学会面对痛苦,减轻痛苦。比如发现爱的一面,或者置身于更大的环境中,去消化这份感觉。


  3、回放“细节”,寻找彼此能够改进的地方。


  生活心得: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需求非常简单,就是要求被亲人理解。


  当你能理解孩子,尤其理解孩子的痛苦时,就是在陪他先跳出情绪的沼泽。


  接下来,还可以带他去往一个更开阔的认知领域,再让他重新审视刚才的事件。


  孩子自己会得出新的结论。


  无论他得出怎样的结论,都给予鼓励。


  因为进步半步也是进步。


  孩子们在这方面往往比我们成年人做得要好的多。因为孩子比成年人更乐于改变。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15 06:25 , Processed in 0.0691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