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的新读法:帝制时代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0:0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槛外人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历史,卷帙浩繁,很费时间。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资治通鉴,都很庞大。但是,不管中国历史多么漫长,有多少王朝更替,也不管皇帝姓张姓李,如果用我前文“历史的新读法”的观点,我们可以对王朝历史做一个归纳,从中看到其中的规律。

最初,人类为了对付自然,求得生存,需要组织起来。要有统一行动,要有分工合作。建立部落,建立国家。也就是建立权威。政府的职责是公共事务。对付天灾以及外敌入侵。政府也要调节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执政者往往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集团。集团成员之间发生分歧怎么办?不能永远讨论或争论下去,要有一个最高权威作最后决定,这就是皇帝。皇帝虽然也会犯错误,也会不公正,但至少解决了议而不决的问题。

帝制的基本特点是,一切由皇帝说了算。皇帝无比神圣,至高无上。谋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当然谋反和造反的事情是有的。失败了灭九族。成功了,马上自己当皇帝。没有人会在夺权成功以后,宣布以后取消皇帝。皇权是维系中国社会统一和稳定的基础。皇帝的权威已经深入人心。几个大的朝代,都维持三百年之久。

皇帝或统治集团自身不正确,不公正怎么办?  

言官和监察机制是解决皇帝或统治集团自身不正确,不公正的措施。对皇帝的另外制约还有:一是纲纪祖训。包括祖先定下的制度和道德规范。二是天灾。言官可以由此对皇帝进言,比平时的进言容易一些。

皇帝制度有弊病,比方,继承问题。  

皇帝的继承者是皇帝的长子。一般情况下,这能解决继承者唯一性问题,但不能解决继承者最优化问题。唯一性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这也是许多宫廷斗争的来源。比如,

   1。皇帝没有儿子。

2。皇帝有多个儿子,但长子德才差,其它皇子德才好。

3。皇帝有多个儿子。长子德才不错,但皇帝喜欢别的妃子,从而想立该妃子的儿子为太子。

等等。  

所以,皇权制度下,选择接班人没有完善,严密的规则,造成许多宫廷斗争。实际上,也很难有严密的规则。比方,假定不考虑皇帝没有儿子的情况,就可以有严密的规则:规定永远选择长子继位。不管皇帝是否喜欢长子,也不管长子德才如何。可是,如果长子的确德才很差,勉强继承皇位,的确会影响皇权的稳固。按理是应该以德才作为选择接班人的标准,但涉及德才,无法有明确规则。何况,即使德才可以明确评定,什么时候确定太子?太晚了,皇帝已经死了。这时,选拔继承人的大臣,皇后缺乏皇帝的权威性,容易造成内乱。太早了,有的皇子还年幼,德才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还有,为了保证皇帝有儿子,就选了许多妃子,这就引出后宫争宠问题。  

就算皇帝正常继承,皇帝德才也不错,皇帝还要依靠大臣,也就是要有个官僚体系。官员的选拔通过科举制度。这是比较公平的办法。

好的大臣之间发生分歧也有,典型的是王安石与司马光之争。他们两人本人都很优秀。人格高尚,才华杰出。但政见有严重分歧。这里不是善恶之争,是非之争,而是见解之争。但许多情况,是善恶之争。奸臣利用权力谋私。于是,就要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欺上瞒下,打击报复。于是,就有密谋,贿赂,收买,诬陷,暗杀,种种坏事。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正直官员很难。你不同流合污,他们就会攻击你,陷害你。皇帝未必总是清醒的,公正的。许多时候,皇帝宠信奸臣,打击,压制正直官员。

皇帝怕大臣造反。于是,有如何御下的问题。如对武将,给他权力太大,有造反的危险。给他权力太小,外敌入侵时,又缺乏战斗力。  

太监是中国特有现象。为了保证皇帝后继有人,皇帝有许多妃子(当时不知道男性不育可能)。另方面,皇帝身边当然需要有服务人员,包括传递命令等等。这些人必须住在宫中,以便就近召唤。这些人不能是女人,古代女人没有这种能力。但用男人,难免发生与后宫妃子淫乱事件。如果发生,就不仅是一般惩罚能够解决的,因为涉及皇帝后代血统纯真问题。于是,发明了这种极端残忍的太监制度。太监制度虽然解决了皇帝的血统纯真问题,但引出了新的问题,就是太监干政。太监因为最靠近皇帝,有天然优势。如果有的太监比较能干,皇帝比较无能,太监的作用就更大了。虽然历代都规定太监不能干政,实际还是经常发生。有的太监,实际在主持朝政。如明朝的魏忠贤。太监不是科举选拔出来的,往往道德低下。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干政太监,都是恶劣的。魏忠贤就把朝政搞得昏暗不堪。

还有就是后宫。我这里说的后宫包含三种势力。一是皇后,妃子。二是皇子。三是外戚。这三者还相互关联。皇后妃子争宠,为了自己当皇后。相互算计,不亚于官场。皇子争当太子,性质也类似。这两者往往结合起来。外戚是后妃的父亲,兄弟,在朝廷做官。他们作为后妃和皇子的外援。外戚是靠后妃当官的,不是科举选拔的。从这个意义上,与太监一样。但后妃往往出身高贵,所以外戚一般教育程度比太监要高。

军队本是国与国之间对付外敌的,但如果皇权衰败,则军阀混战。

自然灾害,官员腐败,社会不公,民不聊生,社会就会发生骚乱。严重时发生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外患是中国历史的又一个重要现象。虽然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但外敌往往是游牧民族,能征惯战,中国难以抵御。即使在中国强盛年代,因为游牧民族以广阔草原为依托,流动性强。中国派大军远征,旷日持久,后勤困难,开支浩大。加上气候,地理条件的困难。外患是很难根治的。汉武帝就是例子。他远征塞外,开疆拓土,是有成绩,但也耗尽国力。

汉以后的南北朝,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元取代宋,清取代明,都是外族入侵的结果。当时这些外族,也是“外国”。如果把汉人为主的中原地区作为中国,那么中国已经几次亡国了。但是,从文化角度讲,除了元朝,都是中国“征服了”外国,汉族“征服了”外族。满族干脆同化,消亡了。其它少数民族也也在不同程度上与汉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汉人在清政府中,虽然封王的很少,但成为官僚体系的主要成分。元朝是蒙族掌权,但现在,蒙族也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内乱与外患往往互相助长。清兵入关就是例子。

清朝的灭亡其实也与西方列强打破中国的封闭状态有很大关系。与西方较量,清朝的腐败落后显示在国人面前,戳穿了皇帝神圣的虚假,对以后结束帝制是有利的。不然,我们今天可能还是爱新觉罗的子民。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皇权政治的概况。  

也许,你觉得这个概括没有什么新鲜呀,谁不知道?

我想指出的是,我把太监,后宫作为政治力量的一个重要成分。这一点好像前人没有这样提法。他们都把太监,后宫的参与政治作为非正常现象,是干扰。我以为,太监,后宫参与政治是必然现象,而且对政治有着重大影响。这是规律。魏忠贤对明朝的影响超过一般大臣,不亚于皇帝。后宫干政,也不能看作是女人之间撒娇嫉妒。因为涉及最高权力。江青如果只是一个电影明星,她的许多绯闻,无关国计民生。但当她成为主席夫人,她的一举一动,就成为军国大事,关系着许多人的生死存亡,成败荣辱。

还有,人们虽然知道帝制时代的这些现象,问题,但没有强调其中的规律。以皇子争太子为例。比方,皇帝立了太子,是嫡子或长子。但后来喜欢一位妃子,又想改立太子。遭到太子母亲和相关外戚的抵制,以及大臣的抵制。如汉高祖刘邦。我们可以用排列组合方法,总结出有限的几种模式。几千年的皇子争太子故事,都逃不出这几种模式。这样,我们再看历史,就不会对后妃,皇子仅仅用道德来评论他们。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5 01:12 , Processed in 0.0511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