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对全球形成虹吸效应:大批外国专家来华为中国效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9: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今年的北京航展上,中国的天骄航空与乌克兰“航发巨头”马达西奇再次同台亮。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已在中国重庆建设航空动力产业基地,未来将具备涡轴、涡桨、涡扇等多系列、多型号先进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批产和维修保障能力。


  

  马达西奇拥有多款中国急需的发动机型号,其中最为诱人的,莫过于D-18T发动机。D-18T发动机安装于安-124和安-225超大型运输机上,单台推力高达23400千克。乌克兰国内航空工业的不景气现状,该公司曾表示为生存考虑,可能把D-18T发动机设计专利卖给中国。中国以后如果想建设真正的战略空军,类似安-124的那种400吨级的巨型运输机还是有必要的。中国目前缺乏大推力发动机,而乌克兰的D-18T虽然相对西方显得落后,但对于中国而言,还是相当先进的。

  

  除了用于大型运输机,D-18T发动机的技术还可用于中俄联合研发的宽体客机C929上。C929的备选发动机有中国商发公司在研的长江2000、俄罗斯计划研制的推力为35吨的PD-35和中乌新一代航空发动机AI-38。长江2000 和PD-14均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够投入使用,赶不上C929的首班车,而AI-38是由D-18T改进而来,技术成熟,可以作为C929的早期动力。最新消息,位于重庆的中乌联合发动机制造基地已开始安装试车台, 对AI-38进行测试。

  

  除了D-18T, 马达西奇的 AI-222-25也是一款中国急需的发动机。此前教练10教练机在国内与“山鹰”高教机竞标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采用的AI-222-25发动机难以国产且供货不稳定。如今的教练10已装备部队一百多架并成功出口,表明中乌合作生产AI-222-25发动机项目已开花结果,与国产“岷山”涡扇发动机一起为教练10上了“双保险”。

  前苏联时期,马达西奇股份有限公司曾被誉为“动力沙皇”,其生产的发动机出口到90多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航空工业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以及美、欧、俄三方的挤压,产值只占世界的0.1%,居第90位。由于缺乏资金及国内环境动荡,马达西奇无力研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只能“端着金饭碗”苟延残喘。中国资金充裕,需求庞大,两国合作生产发动机可谓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良禽择佳木而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未来会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来到中国,中国将对全世界的人才形成虹吸效应,而这正是二战结束美国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利刃/雪竹)

  来源    利刃军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0 18:11 , Processed in 0.0427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