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方确认马航班机为乌亲俄武装击落 公开大量证据(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5:3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agle 于 2014-7-23 05:48 编辑

华尔街日报



美东时间周二上午,美国政府发布了马航MH17的飞行路径卫星轨迹图,上面显示MH17被导弹击落的地点在Snizhne地区,这是亲俄分裂派控制的区域。昨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没有在马航MH17飞行路线内探测到任何导弹发射,要求美国分享卫星图片。图为美公布的卫星图片。



运输山毛榉导弹的民用拖车。

  乌克兰亲俄分裂分子的领导人物Alexander Borodai日前接受电视采访,表示该组织并没有动机向坠毁的马航MH17客机开火,外界对他们的指控“全是谎言”。值得注意的是,此人为俄罗斯公民,曾为俄著名的极右翼民族主义者。视频中,《华尔街日报》对Boradai的政治立场进行了全面介绍。


  周二美国情报官员向记者展示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证据,以证明受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分裂分子上周击落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的客机。美国官员认为,俄方称乌克兰击落了客机不过是为了扰乱视听。

  美国情报官员利用照片、社交媒体、声纹分析和间接证据以佐证其观点,即一枚形似SA-11的防空导弹从分裂分子控制的区域发射并击落客机,导致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然而上述证据未能进一步证明俄罗斯与客机遭击落有直接关联,这说明美方的证据大多都仍是间接的。官员称他们仍在努力提炼证据,并可能将在今后几天公布更多证据。

  而包括五角大楼官员在内的另一些美国官员近日则更为肯定地表示,分裂分子击落MH17所动用的导弹系统可能是俄罗斯提供的。而美国情报官员周二更为谨慎的证据展示,反映出情报分析的审慎特质。

  一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称,有充分证据表明一枚SA-11防空导弹从东乌克兰发射,且武器来源很可能是俄罗斯。

  情报官员称,在马航客机被击中的同时美国侦测到一枚地对空导弹发射,且发射地点大致就在分裂分子控制的乌克兰东部;上个月从俄罗斯流入分裂分子手中的武器数量增多;俄罗斯已经在俄罗斯西南部向分裂分子提供防空武器和其他武器的训练;分裂分子在和政府军的冲突中已击落十几架飞机。

  情报官员进一步指出,分裂分子试图控制坠机现场的行为,表明这一区域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在所展示的新证据中,官员们称照片中可见的马航客机机身的弹片损伤与SA-11等地对空导弹吻合。

  这些官员们还表示,他们还利用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和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的声纹分析技术证实了乌克兰政府之前截获的一些通信内容,基辅方面曾称,这些截获的通信内容显示分裂分子正在讨论马航航班被击落的事件。这些官员还表示,他们正在分析自己的通信拦截数据库来寻找确凿证据,但这需要时间。

  美国官员们展示了一些航拍照片,他们称照片显示的俄罗斯西南部的一个训练基地,分裂分子在这里学习如何使用防空系统。

  预计对坠机现场的勘查将提供更多有关MH17如何坠毁的物证。

  荷兰周二表示,该国将牵头调查工作,但由于这一区域的交火仍在持续,事故调查人员周二仍未抵达坠机现场。

  载有数百名遇难者遗体被用五节灰色冷藏车厢从叛军控制的乌克兰东部地区运至乌政府控制的哈尔科夫,这些遗体在该市被一个由多国人员组成的法医团队接管。专家们先向遇难者遗体致以默哀,之后遗体被转移至一个由坦克工厂改建的临时法医工作场所内。

  这些遇难者的遗体周三将被运往荷兰的埃因霍温,之后运往位于阿姆斯特丹东南部希尔弗瑟姆(Hilversum)的一个军事基地进行身份辨认。

  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谴责西方领导人破坏乌克兰稳定,但他周二表示,俄罗斯将尝试向乌克兰东部的分裂势力施加影响,促其协助调查。

  美国情报官员还提供了美国国务院周二早些时候公布的一张地图,地图显示了这发致命导弹的轨迹以及据说是该导弹发射的地点。

  俄罗斯大使周一在联合国发表的评论也被美国情报人员视为可能的证据。上述评论留下了一种可能性,即飞机被击落可能是误伤。

  其中一名高级情报官员称,俄罗斯政府正“竭尽全力”地散布俄方对事件的解释,将坠机责任归咎于乌克兰,美方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一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称,周二展示证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不让俄罗斯的说法流传开来。

  美国情报官员说,俄罗斯自从MH17航班坠机事故以来仍在继续支持分裂分子,为其提供坦克和火箭发射装置。一名官员说,美方认为俄罗斯并未停止行动,而是在继续。

  这些官员一再引述社交媒体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说法,说有人发布消息称看到有SA-11导弹装置穿过被分裂分子控制的多列士(Torez)和斯尼日内(Snizhne)镇,这两个地方靠近坠机现场和官员们认为的导弹发射地。他们补充说,SA-11的射程和高度足以从该地区击落马航客机。

  情报官员还以地图和从社交媒体上获得的相应照片佐证其说法,照片显示一个SA-11导弹装置在坠机事故之后被从乌克兰东部向俄罗斯边境转移。

  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另一段视频显示,一套SA-11导弹系统正在穿过乌克兰城市克拉斯诺顿,显然是在被运回俄罗斯。美国情报官员称,这是进一步的证据,并表示他们仍在核实视频拍摄的地点以及导弹运输的方向。他们还引用了分裂分子在社交媒体上吹嘘击落飞机的信息,与美国领导人早前的评论相呼应。

  这些情报官员说,他们不能确定SA-11导弹系统是何时被运入乌克兰东部的。7月14日一架乌克兰军用运输机在更低高度被击落时,美国官员就曾怀疑俄罗斯支持的乌分裂势力拥有SA-11导弹系统,但是美国情报官员仍未证实击落这架运输机的罪魁祸首是SA-11。

  这些官员表示,7月17日MH17客机坠毁证实了SA-11导弹的存在。

  议员们已经质疑,为何美国没有向航空公司发布预警。美国官员则表示,他们也是直到7月17日才知道乌分裂势力有能力在两万英尺(约6,100米)以上的高空击落飞机。

  他们指出,追踪武器的运输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运输通常在夜间进行,俄罗斯为分裂分子提供了乌克兰政府同样拥有的武器,这样他们就可以推卸责任。

  美国情报官员周二表示,乌克兰政府军也拥有SA-11,但坠机事件发生时这些武器与坠机点相差甚远。

  此外情报官员还表示,乌克兰政府军在分裂分子控制地区发射导弹击落一架商务班机然后离开,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他们说,俄罗斯有关马航客机是被一架乌克兰飞机击落的说法同样不可信,飞机的损害迹象显示是被地对空导弹击中,而非另一架飞机。( Siobhan Gorman)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7-23 07:50:24 | 只看该作者

环球网的小技俩

本帖最后由 dove 于 2014-7-24 09:52 编辑

美方原文:

The senior intelligence officials said they have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Ukrainian forc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attack.

“That is not a plausible scenario,” said one senior U.S. official, who noted that American intelligence agencies have confirmed that Ukraine had no antiaircraft missile system within range of the Malaysian flight at the time it was struck.

正确的翻译:

资深情报官员说,美方已排除乌克兰军队涉案的可能,在马航被击落时,导弹射程可及范围内无乌克兰防空导弹系统。

环球网翻译成:

资深情报官员说,美方已排除乌克兰军队涉案的可能,因为乌克兰没有高度可达到马航客机约1万米高空的防空导弹防御系统。


环球网故意留下一个“破绽”让读者“识破”,从而达到降低美方证据可信度的目的。

看一下留园网脑残军蠢们的评论就一目了然:

[55楼]评论人:bluej[秀才][微博][博客][个人动态]发送时间: 2014年07月23日 8:02:30

真是狗性不改, SA-11山毛榉导弹乌克兰军队也装备了。还说没有能打到1万米的导弹。此地无银300两。

[50楼]评论人:雁过留鸣[♂★☆光明右使☆★♂][微博][博客][个人动态]发送时间: 2014年07月23日 7:45:28

我操,睁眼说瞎话啊! 本来还将信将疑,一看说乌克兰没有攻击万米的导弹就彻底骂娘了!

[6楼]评论人:fuelw[秀才][微博][博客][个人动态]发送时间: 2014年07月23日 5:48:15

一个国家的政府军没有高空放空系统,我整个人都呵呵了

[3楼]评论人:gyp890811[♂秀才♂][微博][博客][个人动态]发送时间: 2014年07月23日 5:42:05

美方已排除乌克兰军队涉案的可能,因为乌克兰没有高度可达到马航客机约1万米高空的防空导弹防御系统。

这话怎么看着那么眼熟的呢~

[1楼]评论人:eleazar[♂中书令★★★♂][微博][博客][个人动态]发送时间: 2014年07月23日 5:38:13

没有到达1万米的防空系统?空开放屁?乌克兰有至少5个BUK SAM Unit,没有????!!!!
CIA狗性不改啊!



附:环球网版本的新闻报道:



据CNN报道,美东时间周二上午,美国政府发布了马航MH17的飞行路径卫星轨迹图,上面显示MH17被导弹击落的地点在Snizhne地区,这是亲俄分裂派控制的区域。昨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没有在马航MH17飞行路线内探测到任何导弹发射,要求美国分享卫星图片。图为美公布的卫星图片。

据台湾“中央社”7月22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与情资机构22日通过《华盛顿邮报》公布了马航班机遭击与俄罗斯军援乌克兰民间武装的卫星照片,并通过辨识民间武装领袖对话真实性之后初步确定,马航MH17悲剧事件由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所为。

  据报道,《华盛顿邮报》22日首度公布美国国家情报总监(DNI)办公室所提供的马航MH-17班机飞行路径、SA-11山毛榉导弹发射与爆炸地点和客机残骸坠落区域等卫星照片与高度敏感的情报信息,反驳俄罗斯官方与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否认击落马航的辩词。

  CIA与间谍机构连日分析山毛榉导弹路径、机身残骸上的导弹爆裂碎片痕迹、乌东民兵声音辨识与大量现场及社交媒体照片等信息,确定马航悲剧是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所为。



  日媒分析称,乌克兰政府一些官员(自然)指责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亲俄分裂叛军应该为MH17事件负责。从许多方面来看,他们的确最有可能是此事的幕后凶手。亲俄分裂分子经常瞄准在其控制或争夺的地区上空飞行的乌克兰军用飞机。原文配图:运输山毛榉导弹的民用拖车。

  美国情报官员首度称,俄罗斯在乌俄边境城市罗斯托夫附近设立军事前哨站,训练东部民间武装并提供武器,俄罗斯的行动在6月期间大幅扩张;坦克、导弹发射器等装备在事件后持续流入乌克兰东部。

  CIA与情报机构联合向美国媒体说明情报信息,资深情报官员说,美方已排除乌克兰军队涉案的可能,因为乌克兰没有高度可达到马航客机约1万米高空的防空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提供的卫星解析照片显示,俄方虽承诺自乌克兰撤军,但仍持续在边境扩大军备,并掩饰武器流入乌东的痕迹。美方官员说,俄罗斯还调动旧式与未服役的坦克,因为新装备将凸显俄罗斯实际军援乌克兰民间武装。

  至于乌克兰当局情报机构取得的民间武装在事件前后对话的真实性,美国情报官员表示,经比对后,自封“顿涅茨克共和国”国防部长的斯特莱科夫,于马航坠落后自称打下运输机的谈话都是真的。

  此外,情报人员通过照片比对机壳上的爆裂物撞击损害痕迹,初步结果与“山毛榉”导弹爆裂后碎片的撞痕吻合。



凤凰网还有更可笑的:乌克兰士兵打了美国中情局的脸

  7月22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与情资机构通过《华盛顿邮报》公布了马航班机遭击与俄罗斯军援乌克兰民间武装的卫星照片,并通过辨识民间武装领袖对话真实性之后初步确定,马航MH17悲剧事件由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所为。


  美国情报官员首度称,俄罗斯在乌俄边境城市罗斯托夫附近设立军事前哨站,训练东部民间武装并提供武器,俄罗斯的行动在6月期间大幅扩张;坦克、导弹发射器等装备在事件后持续流入乌克兰东部。

  CIA与情报机构联合向美国媒体说明情报信息,资深情报官员说,美方已排除乌克兰军队涉案的可能,因为乌克兰没有高度可达到马航客机约1万米高空的防空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情报局话音刚落,23日,乌克兰现役士兵谢尔盖•帕先科在“接触”社交网上发布的一张与“山毛榉”导弹合影的照片引起网民关注和广泛讨论。

  最要害的是,谢尔盖•帕先科的照片打在美国情报局的脸上,证明乌克兰拥有“山毛榉”导弹。

  然而,《每日邮报》在对这次乌克兰士兵网上发导弹合影照一事报道时,却称帕先科是“分离主义者”,以及“顿涅茨克恐怖分子”。

  其实,谁都相信乌克兰政府军拥有“山毛榉”。“山毛榉”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武器,乌克兰原先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政府军和俄罗斯军队本来是一个军队,装备训练都是一样的。独立后军事上关系仍然密切,军事工业也相互衔接。说乌克兰没有“山毛榉”没有人相信。

  谁都知道,照片可以PS,人证可是不敢PS的。因为不论是谁,在网上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士兵谢尔盖•帕先科。

  美国现在根本不管什么证据不证据,就是瞎搅,把水搅浑,阻止国际独立调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7-23 12:57:57 | 只看该作者
战争这个人类自相残杀的恶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7-23 19:29:3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知道企图何在。不要逼迫我去理解为人的宿命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3 18:29 , Processed in 0.0668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