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这本书会成为了毛泽东生前最后读过的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3:0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泽东终生治学,读书不倦。对此,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讲,“他们封了我许多头衔,这个‘家’、那个‘家’的,我只承认两个。一个是‘导师’,因为我年轻时是个教书的,再一个是‘书生’,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甚广,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等,计12大类。他饱读《二十四史》、《史记》、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一部《资治通鉴》他竟读了17遍。
在晚年,毛泽东身体不好,多数时间是在床上渡过,除了工作之外,他就是看书,甚至在眼睛患白内障后,仍然坚持看书。1976年初,毛泽东的眼睛经唐由之医生动手术摘除白内障后,他又可以看书了。《容斋随笔》是毛泽东最喜欢看、并且经常翻阅的一本书。为此,国家出版局安排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给他赶印一套大字本《容斋随笔》,以便他随时阅读之需。
但是,这本书还没印刷出来,8月26日晚上9点45分,毛泽东忽然提出要看《容斋随笔》。
这时,毛泽东已重病在身,不能下床了,吃饭都要人—勺一勺地喂,现在他提出要看书,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容斋随笔》连样本都没出来,一下子把他身边工作人员急坏了。到哪里去找《容斋随笔》呢?突然有人记得在增福堂毛泽东书房有一部大字本的《容斋随笔》,赶紧跑到那里,可一时怎么也找不到。
为了尊重这位病人的要求,大家马上与北京图书馆联系。仅仅过了35分钟,北京图书馆就回电话说:已从柏林寺书库找到。柏林寺书库在东城区北新桥附近孔庙东侧,距中南海约七八公里。10点50分,大字本的《容斋随笔》就被急急送到了毛泽东手中。毛泽东接过书,就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
经过这件事的风波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加快了《容斋随笔》的编辑工作,8月30日,大字本赶印出来,次日就送到了毛泽东的住地。然而,此时的毛泽东已经病危,再也不能看书了。
就这样,北京图书馆的大字本《容斋随笔》成为了毛泽东生前最后读过的书。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1 17:24 , Processed in 0.0428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