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记录秦始皇遣使觅仙药?中国文物局背书:为秦代石刻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5-9-16 08:52
标题: 记录秦始皇遣使觅仙药?中国文物局背书:为秦代石刻
世界新闻网





中国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新华社)


[ad5]  [/ad5]


中国国家文物局15日召开记者会表示,在青海省发现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尕日塘秦刻石」,并指该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该秦代石刻被命名为「尕日塘秦刻石」,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有学者认为,刻石内容记录了秦始皇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之缺。

据新华社,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科学考察首次发现这块刻石;今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实证古代『昆仑』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认为这一石刻为秦代刻石,引发广泛关注,一些专家对刻石年代等提出不同看法。

封面新闻则指,昆仑在中国历史、地理等领域均有重要地位,与其相关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如果昆仑不是现在的「昆仑山脉」,那究竟位于何处?至今仍是学术界谜题。假如「秦始皇遣使采药石刻」确为遗迹,即透露出昆仑的地理方位,这也是该刻石受关注的原因。

不过在今年6月仝涛发表文章后,即有学者发文认为「高度怀疑乃今人伪刻」,有观点认为,该石刻在高海拔高寒区域,经2000多年应风化严重,但字迹仍清晰,不符合自然规律。


[ad2]  [/ad2]


中国国家文物局15日召开记者会称,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仝涛文章、引发讨论后,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本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石刻本体与赋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该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表示,经高精度资讯增强技术,刻石文本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

记者会上称,文本刻凿壁面总长82公分,最宽处33公分,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公尺,距地面约19公分。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本风格属秦篆。关于石刻内容大意为:秦始皇26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该年3月己卯日到达此地,再行约150里。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超则表示,除了这块「尕日塘秦刻石」,秦代石刻现存于世的,只有泰山刻石、近年发现的秦始皇陵建筑用石刻铭等几种,均不在原址。尕日塘秦刻石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也是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www.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